我國水泥助磨劑研發過程,可以劃分為大致四個發展階段:發展初期、發展成長期、快速增長期和平穩發展期。
(1)發展初期(49年~69年)
部分水泥廠使用煤、造紙廢液等試驗提高磨機產量。
(2)發展成長期(70年~94年)
71年原四川水泥研究所,對許多種有機表面活性劑,進行了助磨效果的小磨試驗;
1983年國家計委下達了《水泥研磨助劑研究》的研究課題,承擔單位在三年內,研制成功三個系列十種助磨劑,并在多家大型水泥廠工業性試驗成功,為我國助磨劑的研發,奠定了良好的基礎。
(3)快速發展期(95年~07年)
1995年我國已經進入市場經濟,從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庫能檢索到的水泥助磨劑專利約40件,其中顆粒狀和粉狀助磨劑專利17件,液體助磨劑專利23件。較早的一份水泥助磨劑專利,是1986年申報的。在這40件水泥助磨劑專利中,絕大多數是在2007年之前申報的,這充分說明我國水泥助磨劑技術在 2007年前,已經進入了快速成長期。
(4)穩定發展期(07年之后)
2007年7月,水泥協會助磨劑分會宣告成立,標志著我國助磨劑的研究、開發、生產及應用,進入了一個嚴格、規范的穩定發展時期。為助磨劑行業管理、技術進步和經驗交流提供了支持和幫助;推動了我國水泥助磨劑技術推廣與應用,向著更高標準、更規范的方向健康發展。